2022年11月28日农产品早评
更新时间:2022-11-28 15:40:26点击次数:925次
国产大豆
现货市场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国储多个直属库收购接近尾声退市,国储也相继不断下调收购价格,而国储作为市场最大的收购主体,在下游终端需求不佳,以及疫情影响购销的前提下,无疑给大豆市场带来一些支撑,在国储入市之后整体现货市场运行较为平稳,但是近期却因国储相继退市和下调收购价格出现松动。其中,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在本身缺乏国储收购支撑的情况下价格跌幅较大,最新的现货报价显示,东部个别地区毛粮价格已经跌破2.7元/斤,下跌幅度将近7-8分钱,而西部地区相对跌幅不大,但也出现了3-5分钱的回落。另外,部分企业如中粮、象屿等收购高蛋白的货源价格也跟随国储收购价格的下调进行调整。不过,即使现货价格出现回落,但是下游企业采购欲望依旧不强烈,一方面是由于终端市场的需求不佳所致,今年蛋白粉出口明显下滑,对大豆的需求量出现了一定降幅,而近期蛋白厂亦不断下调收购价格至5950元/吨附近,豆制品消费方面也呈现“旺季不旺”态势影响了现货购销。另一方面就是近期产销区疫情加剧,黑龙江省多地实施疫情防控措施,也使得市场购销清淡。目前来看,整个市场处于“冷清”的阶段,春节前重点关注疫情及下游企业的补库情况,若在此期间下游企业的采购积极性依旧不温不火,那么在本来今年国产大豆产量增加的背景下,整体的供给压力将逐渐后移,国产大豆弱势格局或将成为全年的主基调。
期货市场
周五夜盘01合约收于5598元/吨,下跌30个点,跌幅0.53%。上周下半周豆一呈现弱势反弹,期价减仓上行,最高触及5649元/吨,随后滞涨回落,预计短期豆一期价或将呈现区间弱势震荡。目前来看,国储持续下调收购价格,且伴随着多个直属库接近收购尾声,而各大企业也跟随国储调价,与此同时,疫情防控也影响了现货购销,加之终端需求呈现“旺季不旺”态势,使得低迷的大豆市场更加冷清。目前距离春节还有将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若购销难以出现起色,预计大豆供给压力将逐渐后移,远月市场压力更加明显,豆一期价弱势格局或难以扭转。(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美豆
美豆市场下跌,主力合约01下跌2.5美分收于1433.5美分,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美豆因南美持续承压。2022年11月26日阿根廷宣布对年底前通过大豆出口获得的美元实行更宽松的汇率,以寻求加快其最大经济作物的出口,并为央行金库带来急需的美元。这则消息基本坐实了阿根廷将在12月初恢复大豆美元计划,美豆市场承压运行。不过,阿根廷同样为美豆市场带来了炒作机会,由于阿根廷干旱天气持续,这为美豆期价带来了提振。此外,美豆出口情况不够理想,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7日的一周,美国2022/23年度大豆净销售量为690,100吨,是九周来的最低水平,这同样导致美豆期价承压运行。短期来看关注阿根廷大豆美元计划重启时间;中期来看,持续关注美豆出口情况。(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玉米
现货市场
国内方面:周末期间全国各地继续呈现稳中有涨局面,东北地区大部分维持不变,华北山东地区继续出现普涨行情,山东柠檬生化最新报价1.605元/斤,突破了3200元/吨,成为目前全国玉米主产区最高报价。山东到车未卸车辆不足200辆,企业提价收购明显。港口方面:北方港口市场交投活跃,涨价逐渐向下游传导。截至11月18日,北方四港玉米库存253万吨,周环比增加12.5万吨,广东港内贸玉米库存32万吨,周环比减少18万吨,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企业积极采购,提高库存导致;需求方面: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利润出现急剧下降,但从历史数据看,仍处于良好区间,养殖积极性没有出现较大下降,同时工业需求保持稳定,玉米淀粉期货价格近期上涨幅度较大,深加工企业开工意愿回升,需求平稳,南方销区企业继续寻求保障库存至春节期间,加大采购力度;从供需情况看,口罩问题带来短期供需错配,同时进口玉米未到港,所以从上周开始形成了春节前最好的上涨时间窗口,上涨行情可能延续至12月上旬,需要密切关注上述两个事情的变化,12月份中旬存在回调可能,建议现货企业根据成本情况,在本次上涨中寻找合适价格适当锁定利润。
期货市场
芝加哥玉米期货上涨4.25美分,收盘670.5美分,整周呈现先抑后扬走势;连盘玉米期货上周出现大幅上涨,最高涨幅超过4%,主力合约逐步切换至2303合约,本轮属于期现联动上涨,在现货强势背景下,期货价格上摸3000点的可能在大幅增加。(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