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年全年,我国国产新豆可谓“命运多舛”,“跌宕起伏”。自新豆上市以来,一路伴随着“高开低走”、“行情不稳”、“中储粮调价”、“豆价一路下滑”这些关键词。再加上年关将至,终端备货积极性并不高涨,寄希望于年前走货这一波愿景也再次破灭,让豆农、粮商们对于接下来的豆市表示担忧,甚至对于后市感到无望。那么让笔者为您简要分析一下2023年度我国大豆市场走势将如何发展。以下均为笔者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第一季度 僵局短期内难以打破 开学季或将迎来新生
随着2022年中储粮收购价格一路下滑,省储与年底参与竞价采购,首次投放6.85万吨,全部成交。鹤岗地区起拍价5490元/吨;伊春地区起拍价5530元/吨;齐齐哈尔地区起拍价5530元/吨;黑河地区起拍价5530元/吨;大兴安岭地区起拍价5500元/吨。成交最高价5530元/吨,成交最低价5420元/吨。首战告捷,也对低迷的新豆市场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后期持续关注其拍卖成交情况,或对后市有一定影响。
2023年1、2月份伊始,上一年度积压的余粮或集中涌入市场,对市场形成巨大压力,或导致市价再次下滑。省储收购也仅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想要豆价上涨还需要诸多利好因素支撑,比如中储粮收购价格及拍卖底价调整,均对市场起到不小的影响。而且随着疫情感染高峰的持续,1、2月是各地人员流动的高发期,节后的市场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待到3月左右时间,疫情或将稳定,高校陆续开学,集团性需求有所增加,豆制品需求也将大幅提升,市场消费能力也会逐渐恢复。
第二季度 春播开始进入关键期 豆市价格或止跌企稳
进入春季,新季大豆种植面积将逐渐确定。鉴于2022年新豆扩种,产量较大,但质量下降较多,颗粒较小,导致后期新豆市场价格一路低迷。部分农户对于2023年新豆的种植表示担忧,2023年整体种植面积或小幅下降。如果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推广,新豆种植面积或受小幅影响。届时适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国家此时还将继续鼓励大豆种植,并且会继续严查进口大豆流向问题,来保证国产大豆价格支撑。进入5月以后,市场淡季情况加深,部分贸易商清库后酌情采购。此时关注进口大豆价格波动,随着雨季来临,国外船运僵局或将得到改善,解决运输时效过长的问题。若后期进口大豆到港量逐渐稳定,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亦是不容小觑。因此第二季度作为豆市购销淡季,大豆价格走势可想而知,或呈现弱势运行格局,市价上涨乏力,日渐平稳。
第三季度 大豆市场淡季或加深 目光或转向新豆长势
此时大豆市场淡季情况加深,大豆走货不畅已是常态。随着气温的升高,蔬菜水果等大量上市,豆制品需求持续低迷,此时成交率也持续下降。叠加2022年大豆市场余粮较多,市场消耗缓慢,市场整体价格依旧处于弱势。第三季度开始大豆正值青黄不接之时,持续关注国家政策调控以及中储粮投放情况。除此之外,当前重点在于新作长势情况,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对于新作的影响,再无极端恶劣天气影响下,预计2023年新豆产量或将保持平稳。8月开始湖北地区早熟品种开始上市,抢占新豆市场先机。进入9月,全国新豆也依次进入市场。新豆开秤价格或成为此时重点讨论的话题,笔者认为在经历了2022年大豆低迷的市场行情后,在2023年新豆质量稳定的前期下,开秤价或将持续2022年价格。
第四季度 调整库存来迎接新豆 国内大豆进入转折期
当前进入了新陈大豆交替的时期,部分贸易商开始陆续清理库存,迎接新季大豆。随着新豆开始上量,或会迎来一波销售高峰期,但鉴于2022年大豆高开低走的形势,2023年新豆在质量稳定的前提下,贸易商或谨慎采购,不敢盲目建库,恐后期行情不稳。初期价格或将以稳为主,待市场稳定后中储粮开始介入收购,对大豆市场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豆市价格也会因国储收购发生转变。
但肯定也有一部分2022年无法消耗的粮源,此时或达到价格致低点,来缓解库容压力,后期节前备货补库,市场旺季来临,叠加春节前各方资金压力较大,农户惜售现象松弛,售粮积极性较高,或迎来豆市高峰期。进口新季大豆也开始陆续完成收割,进入我国国内市场,短期内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并不能马上改变,对国内新豆的压力在此时也逐渐显现。
综上所述,2023年是疫情放开的第一年,进出口贸易也将逐渐放开流通。各行各业经济逐渐复苏,大豆终端需求或将缓慢好转,从而支撑新豆价格。但进口大豆持续到港,或继续向国产大豆施压。国内外大豆相互牵制,市场整体呈现窄幅震荡的局面。建议多方持粮主体切勿盲目消极后市,2023年国家经济逐渐向好,大豆市场还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