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

行业要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压榨补贴未见“落地” 南北豆市欲涨尚难

更新时间:2023-12-08 17:18:00点击次数:273次
上周,一股较强的冷空气,使得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气温骤降,各地陆续进入“初冬”时节。蔬菜价格开始小幅反弹,豆制品需求经历持续低消耗后,终端经营主体库存下降明显,“大雪”节气将至,销区适度增仓或陆续显现。
东北产区关于压榨补贴的传闻未见“落地”,大连期货豆一盘面炒作“降温”,上周五再度跌破5000点。持豆主体情绪受挫,粮库收储压力上升,各库点排队车辆长达数公里,充分表明了豆源去处的狭窄,终端略有增补意向,但拉升行情的效应不明显。
关内豆价弱势运行,区域间价格不断调整,阶段性“此起彼伏”,东北大豆价格优势凸显,南北产区相互抑制,短期内豆市欲涨尚难。上周末,进口俄罗斯大豆分销报价已明显回落。新季美湾大豆到港时间临近,市场替代是否增量取决于分销价格,值得继续观察。
补贴传闻未见“落地”
偏弱格局依然持续
沸沸扬扬的油脂压榨补贴传闻,提振了较弱的期货豆一行情一度向上,各类持豆主体的恐慌情绪也明显改观。经过一周的期待,该消息迟迟不见“落地”,豆粕需求较弱,现货分销价跌势由南向北不断扩展,食品加工市场转化难以增量。期货市场“看空”加重,至上周五“无力”上冲,再度跌破5000点。现货主体对现行价格虽无太多悲观情绪,但看涨信心不足,短期内东北大豆行情仍以稳中趋弱为主。
国储各收购库门前绵延数公里的排队阵容,充分证明其质量和价格的优势,同时也体现了终端需求的狭窄。较弱的流通格局和期货市场看多主体被套,传闻伴随着众人的期待,引发期货豆一短暂上行,而现货市场“纹丝不动”,加之油脂压榨补贴迟迟不见“落地”,令期货“空头”再占上风。
受前期连续降雪影响,粮源外发和收购均受抑制,陆路运输和铁路运能压力逐步缓解,但流通增量尚不明显,各地行情仍维持稳中偏弱格局。蛋白含量39.5%~40.5%的普通塔选商品豆大订单户4920~4960元/吨就能落实,而散户外发以5000~5060元/吨占主流;蛋白含量41%~42%的商品豆店面主流装车价在5100~5200元/吨之间;蛋白含量43%以上的优等级混收商品豆装车报价在5260~5360元/吨之间;高蛋白单一品种装车价在5360~5440元/吨之间。
东北产区优等级豆源占比较大,蛋白企业接受国储拍卖的陈豆增加,同等数量地减少了新豆采购。国储轮换豆收购是根据陈豆轮出的总量决定新豆的补库量,鉴于上半年调节性储备收购占用了大量库容,市场化收购难以显现。省级轮换储备轮出量大幅低于往年,新豆收购迟迟不启动,即便以后入市,但收购量不会太大。适逢豆粕全面下跌,此时的油脂企业压榨利润大幅收窄,市场期待给予压榨企业政策性补贴以消化东北豆源。
豆制品市场持续低迷状态,12月中下旬或日渐向好,但旺季不旺的时间拉长,使得豆源压力后移,不同类进口大豆入关时间与预计的豆源转化向好时间重叠,即便需求略增,却被替代品挤兑,东北产区稳中趋弱的行情短期内难以改变。
区域行情相互影响
关内豆源流通不畅
东北产区大豆质量和价格优势明显优于关内,需求端东北大豆占有量不断加大,而关内不同区域也存在较明显的“此起彼伏”,阶段性的价格调整使得各地相互影响,质量和价格优势区域流通增量,跟不上节奏的区域异常冷静。
江苏豆区的南通、盐城、淮安等地,由于“杂花豆”价格下调幅度大于毗邻的安徽豆区,不仅受到采购终端青睐,安徽很多收购商也放弃当地收购,纷纷到苏北产区采购外发。近段时间以来,不仅“杂花豆”外发增量,而且“大乳白”“黑脐王”也被带动。优等级“杂花豆”主流装车价5600~5700元/吨,略带“泥花”或经雨推迟收获、带有“紫皮”的商品豆5360~5460元/吨,由于蛋白含量多在43.5%~44%,感观虽然下降,但各区域市场对此类豆源的接受度上升。许多入市人员外发时或多或少会给客户推介其他优等级“大乳白”“黑脐王”豆源,使得这类豆源主流行情受到支撑。至上周末,上述优等级商品豆连同“腐豆”“翠扇”主流装车价在6300~6400元/吨企稳。
受江苏上述地区“杂花豆”行情影响,最北部的徐州和连云港周边,同类豆源在5800~5840元/吨表现有价无市。山东济宁和菏泽、德州等地“杂花豆”主流行情均受影响,5700~5800元/吨流通明显迟滞,但各地豆农均表现惜售,收购量大幅减少,僵持行情进一步拉长。
安徽豆区阜阳、亳州5600~5700元/吨的装车价市场接受度较低,淮北、宿州5700~5800元/吨有零星外发。
河南许昌、周口、漯河今年大豆播种面积降了,因收获期降雨较多,以致豆源质量不如往年,经雨的豆源感观下降,5300~5460元/吨流通迟缓;驻马店所谓的“二级豆”价格更低,流入终端4900~5100元/吨的价格接近东北普通塔粮行情,因其“卖相”太差,陕、晋、甘也排斥这类豆源。
湖北豆区行情受上述各区域价格影响,机收“杂花豆”流通大幅减量,许多初期有大量库存的主体已经出现心慌,中、小商户装车报价陆续下调至5900~5960元/吨,而同类豆质6060~6100元/吨的报价难以被市场接受;手工“杂豆”报价6300~6360元/吨,接近苏北优等级品种,偶有买主,不是当地小车调运,便是大车搭配其他豆源“凑整”。“早熟537”从初期就维持7000~7100元/吨的装车价,由于这类大豆大多是初期上市就开始有人囤积,高价入仓较早,其报价已接近成本线,价格不松动市场问津者较少,外发更显稀疏。“冀豆12”双比重筛粮主流装车价6500~6600元/吨,比重色选报价6700~6800元/吨,价格企稳,当地和湖南、广西需求占主导。
关内不同产区的大豆行情相互抑制现象继续延伸,总体价格和质量相比东北豆不占优势,东北大豆价格在不同的终端市场正常年份仅低于鲁、豫、皖优质豆200~300元/吨,而今年放大到500~600元/吨,许多大型豆制品加工企业纷纷减少关内同等质量的豆源使用;终端经营商(包括产区内批发市场主体)同样侧重于东北豆经营,但需求持续偏弱,至今也没有拉动东北豆向上波动,关内行情遭“蹂躏”,一朝一夕难以解除。
经济环境抑制消费
终端转化缺乏利好
上周,一股较强的冷空气自北向南推进,使得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的气温骤降,各地已陆续进入“初冬”时节,蔬菜集中供应峰值削弱,“踩踏式”的价格稍有收敛;苏、鲁、豫、皖的生猪流行病导致出栏和补栏失调,肉、蛋、禽价格低廉不仅扩大了居民和各类食堂的食材选择空间,同时影响豆粕的转化和豆制品消耗。
伴随寒潮,流行性感冒夹带着肺炎支原体等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使得聚众餐饮明显减少。三年疫情使得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各类农产品行情受挫在预料之中,加工企业及其他行业也随之萧条。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家保供稳价的主基调发挥了重要作用,既要保护农民利益,又要在稳定价格的同时,确保市场有效供给。
国内大豆供大于求,在不利因素影响下,行情弱势很难改观。俄罗斯大豆价格在上周初与东北大豆相比已失去优势,抑制了入关量,至上周末,绥芬河、黑河口岸报价大幅回调,蛋白含量43%~44%的俄豆净粮装车报价5000~5100元/吨,其他内陆港口报价也将下调。
大雪节气将至,12月中旬蔬菜价格有望明显反弹,豆制品需求会稍有好转,终端经营主体经历较长的慢消耗,低库存已经显露,补库意向日益显现,但大量增补概率较低,许多经营商仍持观望心理,惧怕美豆分销价格12月下旬大幅下跌。值得注意的是,考虑美豆到港成本,分销价格不会低于4800元/吨,与俄豆和东北豆相比,虽然价格低200~300元/吨,但加工领域从品质和利润角度考虑,均缺乏优势,替代量不会明显增加,对南北豆市现行价格冲击甚微。建议终端经营主体适度考虑冬季特殊气候抑制陆路运输而加大运费成本,应选择有利的气候条件,补库宜早不宜迟。

扫一扫,有惊喜哟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 黑ICP备17001807号 技术支持:巨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