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

综合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十四五”农业路线图:保障供给是头等大事

更新时间:2022-02-16 15:33:17点击次数:1810次

db28fc0c583c470fb8cfda81df57a6d9.jpeg

《规划》提出,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既保数量,又保多样、保质量,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立足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环境、发展特征、战略导向、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改革措施和落实机制等进行规定。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7个主要目标,即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2021年12月8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规划》明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聚焦7个方面重点任务,即“三个提升、三个建设、一个衔接”。

“三个提升”即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聚焦“三个提升”,推进农业现代化;“三个建设”即建设宜居宜业乡村,建设绿色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和谐乡村,聚焦“三个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聚焦“一个衔接”,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表示,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规划》将题目定位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但“三农”仍为其核心内容。《规划》中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均有相应的指标体系,但具体任务不可分割,两者要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在前述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谈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安排。构建新发展格局,农业农村是基础和支撑,肩负着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安全、夯实发展根基的重要使命。

“粮食”是《规划》的高频词之一,我国粮食生产“十八连丰”,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品种丰富,供应充裕。

高强表示,粮食安全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基本问题,我国粮食虽然连年丰收,但粮食安全是一个总体概念,既要保总量,也要保结构。我国粮食供需缺口一直存在,粮食进口品种和进口总量均在增长,人口持续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也对粮食供应提出新要求,国内粮食种植和供应结构仍有待优化。

“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规划》的第一条战略导向即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作为头等大事。邓小刚表示,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规划》专列一章对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进行系统安排,提出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生猪产能巩固提升,棉花、油料、糖料和水产品稳定发展,其他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并将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于6.5亿吨作为“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指标中的第一条约束性指标。

《规划》提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既保数量,又保多样、保质量,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具体而言,《规划》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保障其他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协同推进区域农业发展、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等任务,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另外,《规划》还提出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包括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推进种业振兴、提高农机装备研发应用能力、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任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包括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推进乡村产业园区化融合化发展、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创业创新等任务。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罗必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农村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大都有产业链条短的特点,在相关产业发展上应该打破乡村的封闭性和县域内部循环,将乡村产业发展融入更大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中去,拓展交易空间。

“三个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前述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与之前谈论较多的农业现代化相比,现在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外延都有拓展,内容更加丰富。

曾衍德表示,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包括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促进乡村宜居宜业,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外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概括为“八化”,即农业生产设施化、社会服务化、产业融合化,农村生活便利化、环境绿色化、治理高效化,农民技能化、乡风文明化。

高强表示,与农业现代化相比,农村现代化在某些环节相对滞后,需要加快推进或优先发展,相对而言要将农村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规划》第五、六、七章重点关注农村现代化问题,聚焦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乡村;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美丽乡村;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在打造宜居宜业乡村方面,《规划》提出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农村消费等任务。为扩大农村消费,《规划》明确要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实施农村消费促进行动,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在建设绿色美丽乡村方面,《规划》把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作为建设绿色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修复农村生态系统,提升绿色发展支撑能力,增加绿色生态、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

在建设文明和谐乡村方面,《规划》统筹考虑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提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任务。

高强表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有助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在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活环境等同时,也有助于部分农村人口回流。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村现代化仍处于提高均等化水平阶段,我国城乡和农村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仍有差距,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除了聚焦“三个提升”和“三个建设”之外,《规划》还专列一章提出“十四五”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具体包括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等任务。

罗必良认为,将推进脱贫地区就近就业与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加快产业扶贫相结合,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拓展县城或中心镇的产业发展能力,对于农民就近就业、创新创业都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扫一扫,有惊喜哟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 黑ICP备17001807号 技术支持:巨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