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大连商品交易所牵头,在黑龙江省立项的“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已顺利结项,项目服务种植大户和合作社15家、北大荒国营农场2家,覆盖种植面积33.24万亩;总体最终赔付率为143%,获得农业农村部及相关部门的肯定。
黑龙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大豆油料扩种,并对大豆种植进行补贴,大豆种植面积持续扩增。随着大豆产业逐步市场化,种植主体开始越来越多利用“保险+期货”模式来转移收入端的风险。2023年,大商所在此前“保险+期货”项目基础上,系统性引入银行和龙头企业,推出“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推动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银期保”项目如何服务大豆相关主体?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农村金融时报》记者日前走进黑龙江北安、鹤山等地,对该项目进行实地调研采访。
破解种粮主体
融资、售粮难题
“2023年,我们合作社种地21万亩,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在我20多年的种地经历中,尝过种地的‘甜头’,也尝过因自然灾害损失300多万元的‘苦头’。”在位于黑龙江北安市的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年41岁的理事长李富强表示,“2023年参加了‘银期保’项目,收入得到了切实保障。而且如果没有‘银期保’,合作社很难拿到银行5100万元的贷款来保障大豆种植。”
李富强谈到的“银期保”,是大商所2023年在“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中推出的“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据悉,该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采取“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模式。该模式是“保险+期货”收入保险的全面升级,首次引入龙头企业和银行参与,旨在“保收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解决种植环节融资难以及后期行情不佳时售粮难的问题,为大豆种植提供综合性金融保障。
北安的“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由中粮期货牵头实施,共覆盖合作社大豆7.5万亩,依托收入险保单和龙头企业订单,邮储银行为合作社发放低息贷款共计5100万元。该项目总保费388.80万元,其中交易所支持272.16万元,最终实现保险赔付988.04万元,赔付率达254.13%,切实保障了种植者的收益。
作为该项目的龙头企业,中粮贸易黑龙江公司提前与规模化种粮主体签订了收购合同,收购价格根据大豆收割期内豆一期货价格和升贴水确定。在大豆收获入库后,中粮贸易黑龙江公司按照收购价格支付的粮款将首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待粮食销售后,通过向投保主体提供二次点价权,在保障投保主体基本收益的基础上,给予其享受大豆价格上涨收益的机会,使大豆不仅能“卖得出去”,还能“卖得上价”。
二次点价环节的好处让李富强深有感触:“我们在交粮时拿到的价格其实相当于保底价,后来在11月下旬,大豆期货有一个短暂的冲高,一度涨到了5100元/吨。在中粮期货的提示下,我们抓住这个窗口期点价,获得了48万元的额外收益。期货市场帮我们把豆子卖了个更好的价钱。”
位于北安市西北方向的鹤山农场,也享受到了“银期保”项目带来的好处。以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与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在鹤山农场联合开展的“银期保”项目为例,该项目总保费约210万元,共保障大豆面积约3万亩,对应大豆现货量约4500吨,为鹤山农场提供了近2000万元的风险保障。
“2023年鹤山农场种植大豆33万亩,玉米11万亩。由于市场粮食价格走势偏弱,出现了售粮难的问题。同时,由于生产资料受市场价格影响小幅度上涨,出现了种植成本上涨情况,导致种植者收益下降。”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鹤山农场有限公司副经理佟北生向记者介绍,农场参加了2023年“银期保”大豆项目。该项目为农场种植户提供收入保单和收粮订单服务,以及售粮后的二次点价机会,大大增强了农场经营的稳定性和收益能力。“银期保”在之前传统收入险基础上,进一步帮助种植者解决融资难和售粮难的问题。
形成资金和风险管理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