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粮食政策布局明朗,粮食生产方向已然清晰。
各方政策明确2022年将“增大豆,稳玉米”,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强调要把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作为明年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进一步指出扩大大豆生产的具体执行方案,2022年将抓好东北四省区大豆面积恢复,支持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加快推广新模式新技术,逐步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发展,同时抓好油菜、花生等油料生产,多油并举、多措并施扩面积、提产量。
大豆打响生存保卫战
2021年大豆主力合约连续第三年上涨,年涨幅1.80%,年内最高创6517元/吨的历史新高。
现货市场,相比2017-2019年相对平稳的大豆行情,2021年国产大豆延续2020年的大涨行情,再创历史记录,最高价格已经超过3元/斤。
2021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显示,大豆稳产增产目标实现程度并不理想。2021年,大豆播种面积降至1.26亿亩,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下降14.8%,大豆单产130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2.3公斤,下降1.8%。
据了解,豆类减产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大豆收益与玉米相比较低,农民种植意愿减弱。专家称,大豆播种面积和单产下降是正常的市场波动所致,这并不意味着大豆生产遭遇新的困境。
从市场收益和抽样调查反馈来看,北方旱作地区更倾向于种植玉米,2021年玉米面积有叫大幅增长。但2021年,由于种植成本,包括地租、肥料、人工的上升,玉米种植利润大幅下降,收益未必赶得上大豆。大豆则由于根瘤菌固氮,化肥用量少,成本增幅小,收益普遍在每亩400元左右。
2022年种植结构能否调整、大豆播种面积能否增加,还要看背后的经济账,主要在于明年大豆的补贴力度,还有种植收益,以及相关政策支持。
我国大豆对外依赖度很高
在新冠疫情反复和国际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高度依赖进口的粮食品种已然释放警示信号。
在我国,自产的大豆主要用于食品加工行业,进口来的大豆主要的是做饲料以及压榨。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大豆8765万吨。虽然较2020年进口量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国际市场依赖度高,进口依存度长期达到八成左右,一旦国际市场有任何风吹草动,粮食进口就会受波及。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是集中有限的资源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大豆等短缺农产品采取适度进口的战略.根据数据测算,2020年我国进口农产品折算国内种植面积相当于13亿亩以上,其中进口大豆10033万吨,相当于7.5亿亩。
所以,2022年“扩种大豆和油料”是强化国内自给能力,稳定我国油脂和饲料供给的重要举措。并且,我国在外贸方面也要增加大豆和油料来源,推动进口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降低各种突发事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