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

行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逊克农场秋收全面告捷

更新时间:2025-10-22 14:26:18点击次数:82次

你看看这产量,真是太稀罕人了。”51作业站6-7号地种植的600亩“黑河43”大豆品种,亩产533斤;49作业站1号地480亩“沃豆5”大豆品种,亩产544斤。玉米方面,51作业站12号地1183亩“先玉1219”实收亩产1860.23斤(14%标准水);49作业站4号地1800亩同品种玉米,亩产高达1886.2斤(14%标准水)……日前,北大荒集团逊克农场秋收工作全面告捷,多地传来高产捷报,让种植户乐开了花。

这一系列喜人数据,显示着农场粮食提单产能力实现稳步提升,其背后核心驱动,正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力。

良田配良种 筑牢丰产根基

“土地是农业的命根子,只有把地养好了,才能长出好庄稼。”在土壤改良上,逊克农场全面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每年秋收后,大型农机将秸秆粉碎还田,结合深翻作业让秸秆与土壤充分融合——既减少秸秆焚烧污染,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开展土壤检测,根据不同地块肥力为农户定制“缺啥补啥、精准施肥”的个性化方案,有效避免盲目施肥导致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问题,推动“瘦地”稳步向“肥地”转变。

与良田养护同步进行的,是科技园区主导的良种选育与推广。农场加大与农垦科学院、省农科院、八一农垦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校合作力度,在农业科技园区搭建“新品种试验基地”,每年对15~20个玉米、大豆品种开展试种,通过观察抗逆性、丰产性、品质稳定性,筛选最适配本地寒地气候与黑土特性的品种。今年表现亮眼的玉米品种“先玉1219”、大豆品种“沃豆5”,正是经过“科技园区试验—科技示范带示范—大田推广”的完整流程,最终实现高产的典型成果。

良机加良法 激活增效动能

“这台迪尔S770收割机一天能收1000亩左右,收获速度快、质量高、损失率小。”如今在逊克农场,从播种、施肥、植保到收获、整地,全程机械化集群作业已成常态,“良机”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力量。

严格按照“34651”模式配备机车数量,近五年逊克农场累计更新农机具633台套,引入多款世界先进机型:500马力段芬特1050联合整地机车实现“深翻+碎土+起垄”一步到位;凯斯3250自走式高地隙喷药机精准控量,减少农药浪费30%;阿玛松气吹式高速播种机亩播量误差不超5%……目前,全场在编农机具1100余台套,农机总动力突破9万千瓦,农业“耕、种、管、收”已经实现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

硬件升级的同时,更需“良法”适配。农场全面推行农机“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管理和指挥、统一停放和保管、田间作业统一质量和验收、统一保养和维修验收、统一制定田间作业标准和收费标准、作业费统一结算并及时兑现,以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打通农机作业各环节堵点,为种植户提供“耕、种、管、收”全流程托管服务。

2025年,农场全程托管耕地43万余亩,大豆平均单产415斤、玉米平均单产1454.7斤,实现托管面积与作物单产双提升。

良制强监督 压实保障链条

“单产提升既要靠‘硬投入’,更要靠‘软管理’。”为确保“五良”措施落地见效,逊克农场构建“制度+竞赛”双轮驱动的良制监督体系,以刚性制度守底线,以竞赛激励提效能。

农场严格落实“三查一监督”监管体系,即作业车组自查、规模家庭农场检查、管理区抽查、农业发展部监督相结合,对农业生产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督与技术指导,推动农业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同时,为全力加快秋收进度,实现粮食单产提升,农场将秋收劳动竞赛与《农业生产技术规程》深度结合,通过考核各作业车组“比效率、赛质量、保安全、促增收”四大核心指标,每个环节都有监督、有考核、有动力,实现“以赛促干、以赛提质”,最终转化为粮食单产持续提升的坚实保障。

逊克农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尹坤表示:“今年秋收的佳绩是‘五良’融合实践的生动体现。未来,农场将持续在土壤养护、良种选育、智慧农机、管理服务等方面深化创新,以更实举措破解农业发展难题。”(霍春旭 李心雨 记者 姜斌 刘畅)


来源:黑龙江日报

扫一扫,有惊喜哟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 黑ICP备2025036316号-1号 技术支持:巨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