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文件明确,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
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在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文件明确,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差异化金融监管和考核评估等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加强农业信用信息共享。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鼓励发展渔业保险。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出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以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总体部署,令我们对大豆、玉米、菜系、花生、棉花、苹果、红枣等农产品期货品种充分发展助农、惠农作用,进一步拓展‘保险+期货’在‘三农’领域的深度与广度,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充满了信心。”多位头部期货公司与农产品投资机构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经过多年来深入粮食主产区、苹果与红枣重要产区试点“保险+期货”项目,以及引导大中型生猪与蛋鸡养殖企业、农业种植合作社、粮食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等灵活利用期货、期权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积累了丰富的农产品期货、期权服务“三农”的经验,创新出了多个性化、多元化的实施模式,正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强有力的力量。
河南郑州一家大型粮油企业负责人王文革表示,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方面,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功不可没。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期货、期权上市品种覆盖面的完善,再加上境外交易者的引入,我国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服务“三农”的工具箱越来越丰富。例如: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持续突破提升,对农户起到了有效保障作用。当年郑商所投入1.2亿元,在新疆、河南、甘肃、陕西等多地开展红枣、苹果、花生、白糖“保险+期货”试点项目21个,保障现货75.96万吨,覆盖种植面积189.84万亩,使得16.28万农户获益。
业内人士认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产品期货、期权是国内资本市场的金字招牌,而服务好“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则是这块金字招牌上最亮眼的一笔。未来期货行业必定会持续发力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大对“保险+期货”试点支持、上市新品种、做好产业服务等,把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引向田间。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会长唐启军告诉记者,当前在东北农村,农民在出售大豆、玉米时都要拿出手机参考一下期货价格,这与多年来大商所持续不断地开展农户免费培训和市场信息下乡,以及实施大豆“保险+期货”项目密切相关。据介绍,大商所从2000年前后就启动了“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与黑龙江省政府合作,把期货价格信号传递到田间地头,很好地保护了豆农种植的收益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