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产区收购迟缓,基层毛粮收购价全面上调,加之自媒体平台渲染涨价预期,持豆农户待价惜售,加之市场对政策产生诸多猜测,成为支撑豆市企稳的热议话题,使得豆市上涨“余波”未尽。
由于东北产区收购进度迟缓,各区域基层毛粮收购价全面上调。近期终端市场集中补库,许多收储企业积极入市,春节前参与省级竞价成交的主体跟随主流市场行情“抢粮”。需求终端集中采购峰值日渐衰退,各收储企业价格稳定。
产区行情提振渐弱,短暂的供求失衡明显缓解,豆农和贸易商开始僵持,对价格的相互“较劲”集中转向政策性期待。农业农村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储粮等部门围绕大豆的种植和转化问题,频繁深入产区和企业举办座谈会及调研活动,成为支撑豆市企稳的热议话题,使得“单方”上涨的产区“余波”未尽。
随着时间的推移,豆农集中售粮窗口期日益体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已经成型。2月底起,稳中偏弱的趋势基本尘埃落地,建议各类经营主体在关注政策市的同时,多观察终端转化动态,保持理性,谨慎建仓,视未来豆农售粮情绪变化和底部价格,再适度考虑增仓不迟。
收储企业价格稳定,贸易主体看涨削弱
受不同自媒体平台对大豆行情上涨的渲染,豆农售粮情绪被明显打乱,贸易商库存经过快节奏地向终端流通,库存全面降低,加上收储企业增多后,期货市场连续“走红”,使得春节前参与省级储备竞拍成交的主体,迫于“还粮压力”,不得不积极提价收购。
一系列因素共振,致使亏库收购主体硬性跟随。经历短暂的“跟风”,曾一度提价的北京京粮油脂有限公司很快又把入库价格调回原点,各企业收购进度虽然较慢,但稳定的收购价格和情绪,已令豆市整体趋稳。随着终端补库下降,消耗周期陆续运行,未来的循环补给与产区收购难以匹配,2月底供大于求的格局陆续体现,将促使本轮追涨“余波”很快平静。
北京京粮油脂有限公司是春节后入市最早的企业,自1月28日启动收购以来,曾于2月2日将不同粮质的入库价格全面上调20~60元/吨,鉴于产区当时收购市场还未恢复,即便上调了价格,依然没有售粮车辆。2月8日京粮油脂再发公告,价格低于2月2日公示价20~40元/吨。新执行的入库价格将蛋白含量大于38.5%、小于39.5%的达标粮调整为5220~5300元/吨,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39.5%的最新入库价格则为5340~5420元/吨。
短短10天,价格涨跌互现,真可谓一波三折,粮没收到多少,反倒让持豆农民待价惜售;许多亏库和急于“还粮”的主体便将基层毛粮收购价拉升80~100元/吨。产区贸易商的商品粮市场报价欲同步上调,但终端补库明显减弱,流通量日益下降。
国储入市虽晚于京粮两天,但价格一直保持不变,质量要求国标三等及以上、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38%的入库价为5380元/吨,小于38%入库价则为5260元/吨。由于新粮出售压力较大,春节后国储陈豆仅进行两轮拍卖,就暂停投放。国储价格的稳定,如同“定海神针”,其他入市主体“静观其变”。
黑龙江省级储备继2月7日计划竞采4.863万吨、成交1.8万吨之后,2月9日继续以竞价形式采购3.813万吨,成交结果不尽人意,仅成交3000吨。竞拍底价除鹤岗5350元/吨外,伊春、南岔、拉哈等7个收储库均为5380元/吨,采购底价未作调整。由于采购时间正处于波动期,参拍主体目睹了节前成交而亏损还粮的情形,使得竞拍氛围清淡。
贸易商收购积极性陆续削弱,经历短暂的下乡“抬价抢粮”,给豆农增添了待价情绪。由于外发量逐渐下降,上涨乏力日益体现,于是,许多平台“主播”又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政策性“救市”,各种猜测以及主管部门的调研、座谈会均成为激励豆市向上的话题,使得行情企稳后移。冰雪融化和备耕期渐临,对政策市的期待虽在情理之中,但不宜过分依赖。毕竟今年的情形与往年有所不同,增产和因疫减少的消耗叠加,压力集中推后形成积聚;而许多不利于行情企稳的信息传播,则会把压力时间点变成“焦点期”。
至上周末,经历阶段性挺价和追涨的产区贸易商情绪略显松动,但鉴于入仓粮价格均比春节前高80~100元/吨,各类商品粮装车报价同比上涨。蛋白含量39.5%~40.5%的普通塔粮装车价5500~5560元/吨,同类蛋白含量不提取大粒的混合塔选商品豆装车价5560~5640元/吨,蛋白含量41%~42%的优质类品种和塔选分离的大粒型商品豆装车价5700~5840元/吨,区域间价格存在运输优劣势差异。
受流通量减弱影响,贸易商已经调整心态,增仓信心不足,收购变得谨慎,但豆农惜售情绪有待改变。期货豆一主力合约上冲出现压力,多空交织形成震荡,对现货市场缺乏提振效应。上周末,内蒙古、黑龙江产区出现新一轮大雪,减缓收购,利于库存释放。2月底前政策导向一旦明朗,预计集中售粮期便会全面体现,现行价格难以立足,阶段性的下行将再度显现。
北涨南稳利于释放,关内行情平稳过渡
东北行情的阶段性上涨,适度缩小了进入终端的价差,下游经营主体补库峰值虽然下滑,但“少进慢补”对关内行情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加上大部分区域连续多天阴雨,各地网点库存下降明显。由于大多主劳力外出务工,近期内收购不会出现较大增量,购销压力短期内难以体现,现行价格波动幅度不大。关内各地仍需关注未来东北产区的行情变化,若两大主产区的价格“剪刀差”重回上阶段,则应理性收购或修正收购价格,牢牢盯紧市场需求动态的变化。
河南漯河、许昌、周口、永城等豆区收购市场刚刚恢复,便迎来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收购量下降与东北产区上涨时间重叠,销区市场集中补库虽然下降,但东北豆价格上涨或多或少给上述区域带来利好,各地行情本该偏弱的局面受到支撑,普通筛粮主流装车价6180~6260元/吨,双比重筛粮装车价在6260~6320元/吨之间,由于各收购网点库存较低,价格比元宵节前略显坚挺。
安徽阜阳太和、亳州市涡阳、利辛等地,同样受天气影响,各收购网点出库与补库不协调,库存较低,装车价适度上调20~40元/吨,普通筛粮装车价6220~6260元/吨,双比重筛粮装车价6280~6320元/吨;淮北铁佛、刘桥多以双比重筛选粮为主,装车价在6300~6320元/吨表现稳定;宿州市埇桥、灵璧、泗县等地普通筛粮装车价6260~6300元/吨,部分区域少量优等商品豆装车价6320~6400元/吨,价格稳定,收购量较少。
山东济宁市鱼台、金乡、微山、汶上、梁山等地上周出货量稍有改观,主流装车价6300~6360元/吨;菏泽、东营、利津等地普通筛粮装车价稳定在6240~6300元/吨,外发量不多,双比重筛选商品豆主流装车价6300~6360元/吨,部分手工豆源装车价6400~6500元/吨,需求清淡,但各区域收购量均偏弱,短期内行情仍呈稳中偏弱格局。
江苏北部的徐州贾汪区、睢宁、沛县由于受天气影响,收购进度较慢,各集散地收购网点粮源较少,装车并未因此而挺价,呈企稳趋势,“杂花豆”以6320~6400元/吨占主流,少量“大乳白”装车价维持在7440~7480元/吨;南部豆区的南通、盐城、淮安等地“大乳白”装车价7360~7460元/吨,“腐豆”“翠扇”装车价7300~7360元/吨,“黑脐王”装车价7100~7160元/吨,各地收购增量不明显,基本与出货相当。
湖北豆区的石首、公安、监利、江陵、天门、钟祥等地,收购商初期高价库存的粮源,经大多数主体价格下调后,压力逐渐减轻,一部分坚持“少亏”的商户也陆续松动,这类“杂花豆”装车价在6500~6800元/吨之间,视质量差异而论。天门、京山、沙洋等地“早熟537”因基层粮源较少,终端虽然“少进慢补”,但装车价格一直徘徊在7300~7460元/吨之间;“冀豆12”已不存在购销压力,其价格仍被需求端接受,不同质量的豆源装车价在6800~7360元/吨之间。
近期,关内产区价格坚挺或企稳主要得益于东北豆价上涨,同时,关内连续多日阴雨,阻碍了收购进程,在各地库存较少的状态下,销区给予一定的价格支撑。未来一段时间,各地收购网点因粮源亏空,补库情绪上升,现行价格维系时间或拉长。建议各地收购商在循环补库过程中,注意东北产区行情变化动态,随时调整高位价格,切勿大量增仓,避免积聚性压力再度体现。
销区全面开启转化,消化库存周期拉长
销区市场的集中补库明显削弱,各地经营商陆续向加工主体释放一定数量的豆源后,又循环补给了同等数量的缺口。当前加工商和经营商余缺接近饱和,消耗周期全面开启,各地有序复工复学,使得豆制品需求恢复常态化,但鉴于南方蔬菜和肉蛋禽供应充足,而且价格偏低,豆制品大幅增量仍有难度。同时,进入2月份以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阴雨绵绵,在影响居民出行的同时,购买力也明显受抑。
东北产区流通量日渐下降,而进口大豆到港量不断增加,未来也会释放压力。期货市场豆二缺乏提振,价格虽然坚挺,但波动较弱;豆一盘面在外资介入后增添不少活跃氛围,而现货需求短暂的向好难以持续,这种震荡格局对现货缺乏实质性的引领效应。政策性导向尚不明朗,各种猜测只能导致豆农惜售,把压力集中于某一时间段,最后吃亏的仍是持豆农户。
销区市场之后的慢节奏补库与产区的售粮窗口期接近,东北冰雪融化和备耕期来临,农户急于售粮,而南方经历降雨之后,随着气温渐升,蔬莱供应将阶段性增长,豆制品需求则受到明显制约。一系列不利因素陆续表现,供大于求的压力将集中于3~4月,其行情变化不仅令销区加剧观望,产区贸易商同样会产生谨慎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