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回答今年如何做好粮食生产时也提到,实现全国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全覆盖。这意味着,我国三大主粮作物的保险保障水平将会大幅提高。给每一粒主粮上保险,种粮农民心里更有底,粮食安全才更有保障。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更加坚定了种地的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说起这件事,语调都高了不少,“我们合作社种植面积大,总共1万多亩地。从2015年就开始给粮食上保险,当时是每公顷地交80元保费,但保额不高。这几年有了完全成本保险,每公顷地交196元保费,其余保费由政府补贴,遇到灾害,最高每公顷可赔付1万多元,比以前的保险保障水平提高了不少。”
2018年至2020年,我国在6省24个县开展了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2021年至2023年,这项政策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韩凤香所在的梨树县就是较早实施这一政策的产粮大县。
“持续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扩面、增品、提标’,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过上体面的生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表示。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障水平可以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种植收入保险则覆盖农业种植收入因价格、产量波动而导致的损失,因此两种保险的保障水平更高。
“对我们种粮规模大的合作社来说,如果没有保险或保险水平低,就算部分受灾,损失也承受不起。”韩凤香表示,“回去要把这个好消息带给我们当地的农民,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他们感到种地的风险降低了,应该更加努力多种地种好地。”
好政策还要执行好,才能惠及农民。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西省委副主任委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提出,部分地区在推行粮食保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保险公司理赔积极性不高、定损标准缺乏科学性、理赔标准达不到农民预期等问题。他建议,定损时保险公司要听取农户、农业技术专家建议,设定更为科学的标准。同时,加强农业保险科普,让农民更清楚了解保险,避免后期出现争议。